近日,庆祝锦城建校20周年之2025年学生年度颁奖盛典暨“锦城教育学”求学篇故事分享会在锦城大礼堂隆重举行。一个个动人的真实故事传递着锦城教育的核心价值,2位校友、7位同学以最真挚的讲述,分享了他们在锦城这片沃土上,如何汲取“锦城教育学”的精髓,突破自我、定义未来的动人历程。他们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,更是锦城教育理念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的最佳印证,为在场师生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深刻的思想启迪。这些来自不同维度、不同阶段的真实故事,不仅是对“锦城教育学”核心价值最生动、最有力的诠释,更是点燃台下万千学子心中奋斗之火、照亮未来征途的明亮灯塔。每一位分享者的经历,都传递出一个坚定的信念:在锦城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,都能积蓄起奔赴星辰大海的力量。
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、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 徐嘉祁
徐嘉祁分享了锦城“深度学习”理念如何塑造其科研之路。他通过加入多个学生组织锻炼实践能力,在专业老师推荐下完成百度企业实训并成功实习,参与众多AI项目,主导开发的高校AI课程覆盖20余所名校。大二以第一作者发表EI会议论文两篇,创立“飞桨领航团”推广AI,惠及数千学子。大三获“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”荣誉,并成为“文心一言”核心开发者。他坚持“转教他人”深化学习,研究生备考期间仍在多所高校开设AI讲座。凭借扎实积累,他获国际顶尖学者推荐担任MIT会议审稿人,现在中科院软件所工作并成功被中科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。他深感锦城赋予其清晰目标与并重发展的能力,践行着“走进锦城是成功,走出锦城更成功”的信念,稳步迈向科研理想。
金融学院2021级金融学(CFA)专业学生、斩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奖学金等10余所世界名校Offer 廖芳婧
廖芳婧分享了她在锦城的主动成长之路,她将故事提炼为四个关键词。一是主动成长:通过高密度参与学生组织、社团和竞赛,在实践中学会时间管理与目标聚焦,掌握成长主动权。二是设立目标:寒假日均学习10小时,终成我校首位本科阶段一次性通过全部10门考试的学子,坚定目标引领下的行动力。三是思维蜕变:通过CFA全球投资分析大赛及累计超2200小时的4段跨领域实习,在实战中实现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跃升。四是独特优势:在专注专业的同时打磨“长板”,蝉联三年校乒女子单打冠军,在主持、国际志愿服务、支教及媒体领域锤炼非认知能力。斩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奖学金,收到纽约大学等10余所世界名校Offer,生动诠释“可以成为”的无限潜能。
建筑学院2021级建筑学专业学生、“严出门”设计方案被学校采纳并建成 周伊晓
周伊晓深情回顾了在锦城如何将建筑梦想与实践结合。她熟练掌握十余种设计软件,累计获国青杯一等奖等30余项奖项。她珍视“纸上蓝图变大地丰碑”的实践真谛,作为主创成员,其团队设计的严出门方案被学校采纳并建成,实现了从图纸构思到实体落地的“梦想闭环”。她深度参与至善大楼景观升级、乡村振兴等6项校内外实践项目,设计建议获政府采纳。同时创新性地将“AI+”技术应用于阆中古城测绘保护,探索科技赋能古建传承。锦城“第四课堂”同样塑造了她,担任学院团总支副主席等职,投身大运会等30余项社会实践,获得国际奥联及大运村的表彰。她立志以所学服务社会,秉承锦城精神、承古创新,在祖国大地上烙下深刻的锦城印记。
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 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 会展城市营销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 张冬红
张冬红分享了他在锦城如何以深度学习打破设计瓶颈,他摒弃“差不多”思维,在课堂中领悟到“深度思考是创意源泉”,通过拆解上百个经典案例、跨学科融合及反复实践,总结出“拆(案例)、融(跨界)、钻(问题)、思(复盘)”的深度学习方法。这使他累计获得10余项省级、国家级设计奖项,投身5段实习与40余个实战项目,输出超3000份设计稿,作品在川大博物馆等地展出,线万,还为百余人及机构拍摄。锦城赋予他的不仅是奖项履历,更是学习、思考、内驱三种底层能力的蜕变,让他在设计领域不断突破边界。
王霞分享了她在锦城的跨界成长,曾任女兵狙击手的军旅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学习的广度:是挑战自我、系统思维、极致专注与执行力的锻造场。退役后,她将“想到、做到、做好、坚持”的信念与锦城“深度学习”理念结合,连续两年综合排名第一、平均绩点4.36。在SYB课程启发下,创立物流供应链公司,创造20余岗位、前三季度营业额达200万元。带领团队斩获华教杯数学竞赛全国铜奖等15个奖项。面对学业中断与创业压力,她凭借锦城“创校精神”与深度学习的赋能,成功考取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。从军人到学子、创业者再到准研究生,王霞的每一次跨越,都是锦城深度学习理念引导下主动探索、深度思考、持续实践与不断超越的生动写照。
工商管理学院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 直播电商产业学院站长 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(精英奖)获得者 熊舒辉崎
熊舒辉崎分享了他在竞赛与创业中锤炼的制胜法宝:“非认知能力组合拳”。他参与20余项学科竞赛、获50余项奖项,一次赛前老师的点拨让他意识到,非认知能力才是决胜关键。他将这套“组合拳”系统运用于实践:用沟通力破局、用执行力制胜、用创造力突围、用意志力坚定初心。收获了全国一等奖、3项国家专利、发布1篇论文的好成绩。担任直播电商产业学院站长后,他再次验证这套“组合拳”的威力:用48小时极限执行力完成平台首播搭建、用沟通力敲开10家企业大门,用创造力策划“云游锦城”,用意志力挺过初创期0观众0营业额的困境,最终带领团队实现高质量直播300小时、季度流水120万元。
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 中北建筑尼日利亚有限公司 阳维波
阳维波分享了其融合家国情怀与锦城精神的成长之路。军旅生涯锻造了家国担当、全局思维与团队精神。复学后,面对专业挑战,他依托锦城浓厚学习氛围,刻苦钻研,在无数次设计打磨中提升专业技能,同时锤炼了创新思维、自我管理等非认知能力。他组建学术小组,协作钻研BIM技术并获奖;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与训练营,提升综合素质。他赴甘肃文县支教,将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理念融入国防课堂,点燃孩子梦想。毕业之际,他选择奔赴“一带一路”尼日利亚建设项目,决心以“责立中国,任当世界”的担当,将锦城赋予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运用于工作,在海外基建一线续写锦城人的卓越答卷。
知名投资人、畅销书《天空不设限》作者 金融学院 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 邓予恒
邓予恒校友感恩锦城赋予的“长板思维”,使其在创业低谷中积蓄力量,最终在金融与写作领域绽放光彩。他分享三个感悟:一是勇于尝试,学校“创业型大学”的定位激发其创业实践,锦城包容的创业环境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路;二是找到热爱并确信长板,大二通过3000元从宿舍创业起步,凭对金融投资的热情及资本运作等优势,开发手机游戏、出版自传;三是敢为人先,他谈到母校 “长板原理” 鼓励不随波逐流,他认为在锦城能发掘所爱、定位所长,成就无限可能。
四川众成永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星河众创联合创始人 工商管理学院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校友 马东霞
马东霞校友分享了锦城赋予的非认知能力,她入学后加入4 个社团、发起创建“人间词话社”,将社团当作 “初创企业” 运营,组建创业比赛团队赢得银奖,大学期间主动拓展人脉,通讯录从寥寥数人增至800多个。毕业后她参与多个项目,疫情中曾血本无归,但凭借锦城培养的韧性重新出发,独资创业三个月赚50万元,两年多完成近2000万元工程项目。她感慨,锦城的社团管理、比赛经历是宝贵的创业预演,赋予她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和执行管理能力,鼓励学弟学妹珍惜锦城时光,做自己人生的CEO。